《田野观察》是日本a片-日本a片高清 日本a片 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特色栏目,面向院内全体师生,以及由各组组长推荐的、拥有发展中国家1年以上田野调研经历的院外校外学者征稿。
《田野观察》从区域国别研究学人的视角出发,再现田野生活图景,注重可读性、知识性或趣味性,凸显一定的学术性、思想性,供区域国别研究学人和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感兴趣的大众阅读。
本栏目稿件主题涵盖区域国别研究田野工作中的过程、方法、理论及反思等,呈现包容性和多样性。主要包括基于田野工作相关的经验性资料整理、有趣的田野故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工作的方法论思考及基于田野工作的相关理论思考,或基于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批判。比如,发达国家/发展中国家访学心得、社区观察,发展中国家的田野随笔、生活感悟、心路历程、田野趣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生活琐事等,或某方面热点或某重大议题的观察与思考等。
《田野观察》首期于2020年10月刊载,2022年起为半年刊,一年两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熊星翰  | 
   贺卡、笔记本与田野伦理反思  | 
  
02  | 
   李高明慧  | 
   贝鲁特停电时  | 
  
03  | 
   姚颖  | 
   纸上得来终觉浅——在缅甸做调查实验  | 
  
04  | 
   石靖  | 
   13/874份的莫城往事  | 
  
05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从武士到门卫:我的马赛兄弟  | 
  
06  | 
   刘北  | 
   老挝志愿者服务:构建“在地”的情感联结  | 
  
07  | 
   段九州  | 
   从哈佛看巴以问题:在校园和田野之间  | 
  
08  | 
   李宇晴  | 
   乌托邦之旅:泰国工人新村  | 
  
09  | 
   董慧  | 
   小社会中的“混合语”——某中资公司刚果(金)营地语用生态的观察与实践  | 
  
10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下)  | 
  
11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下)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0  | 
   编辑部  | 
   编辑部开篇语——砥砺田野:区域国别研究学人重返全球  | 
  
01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在不确定的疫情时代,我何以抵达他者世界  | 
  
02  | 
   张仁烨  | 
   赶赴乌干达的田野思考  | 
  
03  | 
   王书剑  | 
   拉各斯田野初体验  | 
  
04  | 
   赵亮  | 
   安娜普尔纳的梦想——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情缘记  | 
  
05  | 
   夏方波  | 
   我的雅加达抗噪记  | 
  
06  | 
   冯理达  | 
   阿克拉的第一周:加纳初印象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杨崇圣  | 
   田野间的语言观察和有效沟通——有关我在南非的田野  | 
  
02  | 
   王书剑  | 
   在巴黎遇见非洲:我的法国豪萨语研修记  | 
  
03  | 
   李音  | 
   墨西哥是一个危险的国家吗?——反思公共安全与治理策略  | 
  
04  | 
   江源  | 
   田野琐记:曾经平静的提格雷  | 
  
05  | 
   江琪  | 
   摩洛哥的那些社会百态  | 
  
06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美丽“她者”:我的坦桑尼亚二房东  | 
  
07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伊朗式个人主义:家之外的自我追逐  | 
  
08  | 
   梁孔孔  | 
   苏普拉(Supra):走近格鲁吉亚的传统宴会  | 
  
09  | 
   袁梦琪  | 
   让我为你撑起一个“屋顶”:记一次在阿根廷志愿建房经历  | 
  
10  | 
   刘博宇  | 
   上帝之城:里约热内卢的田野笔记  | 
  
11  | 
   唐溪源  | 
   喀麦隆雅温得南部工业区田野调察记  | 
  
12  | 
   熊星翰  | 
   从“世界尽头”到篮球往事——在法国、美国、马达加斯加打球的那些年  | 
  
13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下)  | 
  
14  | 
   曾嘉慧  | 
   日惹几日几人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古巴的“传呼机”与“土豆”大叔  | 
  
02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“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”:坦桑艾滋病故事的另一面  | 
  
03  | 
   朱方方  | 
   马尔代夫群岛的时间、现实与恐惧  | 
  
04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商业与情怀之间:坦桑尼亚旅游业的中国身影  | 
  
05  | 
   梅华龙  | 
   一个希伯来语学生和家人在东耶路撒冷的九个月  | 
  
06  | 
   刘博宇  | 
   漆黑星空下的游牧民——两位巴西年轻人的故事  | 
  
07  | 
   李加方  | 
   疫情面前,马拉维人为何拒绝佩戴口罩  | 
  
08  | 
   周游  | 
   基辅田野印象:俄罗斯和西方之间  | 
  
09  | 
   王令齐  | 
   西孟加拉问路故事  | 
  
10  | 
   李乖琼  | 
   新冠疫情中的达累斯萨拉姆  | 
  
11  | 
   段九州  | 
   从开罗到亚的斯亚贝巴:多元视角下的埃塞俄比亚复兴梦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战争的距离  | 
  
02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同一屋檐下的租客——我在坦桑尼亚的女同事  | 
  
03  | 
   袁梦琪  | 
   阿根廷的马黛茶文化  | 
  
04  | 
   齐腾飞  | 
   一条铁路,一个国家——肯尼亚铁路与殖民旧事  | 
  
05  | 
   汪可可  | 
   中国女孩在聂鲁达诗社的日子——中智诗歌交流的桥梁  | 
  
06  | 
   谢维宁  | 
   偏见与傲慢——哈萨克斯坦抗疫实录  | 
  
07  | 
   姚颖  | 
   在仰光大学教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  | 
  
08  | 
   杨光  | 
   漂泊的“胃”:作为成都与特拉维夫两地的异乡人  | 
  
09  | 
   唐溪源  | 
   在想象与现实之间——记一次加蓬投资调研之旅  | 
  
10  | 
   王霆懿  | 
   宗教王国:沙特的礼拜与斋月  | 
  
11  | 
   石靖  | 
   行走库拉河:高加索的山水时空  | 
  
12  | 
   科里亚  | 
   哈国警察故事  | 
  
13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上)  | 
  
14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上)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李宇晴  | 
   房间里飘来一只萤火虫  | 
  
02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符号变化:马六甲须弥顶清真寺的田野思考  | 
  
03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金币怪象:一次在伊朗的购币经历  | 
  
04  | 
   徐沛原  | 
   智利奶奶们——我的两位智利房东  | 
  
05  | 
   丁辰熹  | 
   隐秘的角落:摩洛哥社会“越轨行为”的能见度与自我审查  | 
  
06  | 
   马悦  | 
   参加阿联酋传统婚礼是一种什么体验?  | 
  
07  | 
   郭迅羽  | 
   几抹色彩——抗疫与抗议中的美国小城  | 
  
08  | 
   齐腾飞  | 
   肯尼亚海关与法庭遇困记  | 
  
09  | 
   王涛  | 
   传统与现代:寻找吉尔吉斯社会中的“游牧因子”  | 
  
10  | 
   谢维宁  | 
   传统还是犯罪?抢亲——哈萨克斯坦的社会迷思  | 
  
11  | 
   何演  | 
   初探贾夫纳半岛:在弹痕与现代化之间  | 
  
12  | 
   李连星  | 
   “伊巴丹学派”沉浮录:记田野中的一次对话  | 
  
13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上)  | 
  
14  | 
   雷定坤  | 
   不幸中的万幸:车祸后的浴火重生  | 
  
15  | 
   王诗傲  | 
   初访安第斯:波哥大短访随笔  | 
  
16  | 
   冯理达  | 
   第一次“田野”考察:坦桑尼亚Nyarugusu难民营行记  | 
  
《田野观察》是日本a片-日本a片高清 日本a片 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特色栏目,面向院内全体师生,以及由各组组长推荐的、拥有发展中国家1年以上田野调研经历的院外校外学者征稿。
《田野观察》从区域国别研究学人的视角出发,再现田野生活图景,注重可读性、知识性或趣味性,凸显一定的学术性、思想性,供区域国别研究学人和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感兴趣的大众阅读。
本栏目稿件主题涵盖区域国别研究田野工作中的过程、方法、理论及反思等,呈现包容性和多样性。主要包括基于田野工作相关的经验性资料整理、有趣的田野故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工作的方法论思考及基于田野工作的相关理论思考,或基于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批判。比如,发达国家/发展中国家访学心得、社区观察,发展中国家的田野随笔、生活感悟、心路历程、田野趣事、田野笔记、田野生活琐事等,或某方面热点或某重大议题的观察与思考等。
《田野观察》首期于2020年10月刊载,2022年起为半年刊,一年两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熊星翰  | 
   贺卡、笔记本与田野伦理反思  | 
  
02  | 
   李高明慧  | 
   贝鲁特停电时  | 
  
03  | 
   姚颖  | 
   纸上得来终觉浅——在缅甸做调查实验  | 
  
04  | 
   石靖  | 
   13/874份的莫城往事  | 
  
05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从武士到门卫:我的马赛兄弟  | 
  
06  | 
   刘北  | 
   老挝志愿者服务:构建“在地”的情感联结  | 
  
07  | 
   段九州  | 
   从哈佛看巴以问题:在校园和田野之间  | 
  
08  | 
   李宇晴  | 
   乌托邦之旅:泰国工人新村  | 
  
09  | 
   董慧  | 
   小社会中的“混合语”——某中资公司刚果(金)营地语用生态的观察与实践  | 
  
10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下)  | 
  
11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下)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0  | 
   编辑部  | 
   编辑部开篇语——砥砺田野:区域国别研究学人重返全球  | 
  
01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在不确定的疫情时代,我何以抵达他者世界  | 
  
02  | 
   张仁烨  | 
   赶赴乌干达的田野思考  | 
  
03  | 
   王书剑  | 
   拉各斯田野初体验  | 
  
04  | 
   赵亮  | 
   安娜普尔纳的梦想——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情缘记  | 
  
05  | 
   夏方波  | 
   我的雅加达抗噪记  | 
  
06  | 
   冯理达  | 
   阿克拉的第一周:加纳初印象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杨崇圣  | 
   田野间的语言观察和有效沟通——有关我在南非的田野  | 
  
02  | 
   王书剑  | 
   在巴黎遇见非洲:我的法国豪萨语研修记  | 
  
03  | 
   李音  | 
   墨西哥是一个危险的国家吗?——反思公共安全与治理策略  | 
  
04  | 
   江源  | 
   田野琐记:曾经平静的提格雷  | 
  
05  | 
   江琪  | 
   摩洛哥的那些社会百态  | 
  
06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美丽“她者”:我的坦桑尼亚二房东  | 
  
07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伊朗式个人主义:家之外的自我追逐  | 
  
08  | 
   梁孔孔  | 
   苏普拉(Supra):走近格鲁吉亚的传统宴会  | 
  
09  | 
   袁梦琪  | 
   让我为你撑起一个“屋顶”:记一次在阿根廷志愿建房经历  | 
  
10  | 
   刘博宇  | 
   上帝之城:里约热内卢的田野笔记  | 
  
11  | 
   唐溪源  | 
   喀麦隆雅温得南部工业区田野调察记  | 
  
12  | 
   熊星翰  | 
   从“世界尽头”到篮球往事——在法国、美国、马达加斯加打球的那些年  | 
  
13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下)  | 
  
14  | 
   曾嘉慧  | 
   日惹几日几人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古巴的“传呼机”与“土豆”大叔  | 
  
02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“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”:坦桑艾滋病故事的另一面  | 
  
03  | 
   朱方方  | 
   马尔代夫群岛的时间、现实与恐惧  | 
  
04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商业与情怀之间:坦桑尼亚旅游业的中国身影  | 
  
05  | 
   梅华龙  | 
   一个希伯来语学生和家人在东耶路撒冷的九个月  | 
  
06  | 
   刘博宇  | 
   漆黑星空下的游牧民——两位巴西年轻人的故事  | 
  
07  | 
   李加方  | 
   疫情面前,马拉维人为何拒绝佩戴口罩  | 
  
08  | 
   周游  | 
   基辅田野印象:俄罗斯和西方之间  | 
  
09  | 
   王令齐  | 
   西孟加拉问路故事  | 
  
10  | 
   李乖琼  | 
   新冠疫情中的达累斯萨拉姆  | 
  
11  | 
   段九州  | 
   从开罗到亚的斯亚贝巴:多元视角下的埃塞俄比亚复兴梦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战争的距离  | 
  
02  | 
   高良敏  | 
   同一屋檐下的租客——我在坦桑尼亚的女同事  | 
  
03  | 
   袁梦琪  | 
   阿根廷的马黛茶文化  | 
  
04  | 
   齐腾飞  | 
   一条铁路,一个国家——肯尼亚铁路与殖民旧事  | 
  
05  | 
   汪可可  | 
   中国女孩在聂鲁达诗社的日子——中智诗歌交流的桥梁  | 
  
06  | 
   谢维宁  | 
   偏见与傲慢——哈萨克斯坦抗疫实录  | 
  
07  | 
   姚颖  | 
   在仰光大学教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  | 
  
08  | 
   杨光  | 
   漂泊的“胃”:作为成都与特拉维夫两地的异乡人  | 
  
09  | 
   唐溪源  | 
   在想象与现实之间——记一次加蓬投资调研之旅  | 
  
10  | 
   王霆懿  | 
   宗教王国:沙特的礼拜与斋月  | 
  
11  | 
   石靖  | 
   行走库拉河:高加索的山水时空  | 
  
12  | 
   科里亚  | 
   哈国警察故事  | 
  
13  | 
   唐永艳  | 
   “再造”的古巴美食和古巴厨房里的“美食家”(上)  | 
  
14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来自东南亚的海南鸡饭:美食中的族群互动、再生产与全球化(上)  | 
  
                    01  | 
   李宇晴  | 
   房间里飘来一只萤火虫  | 
  
02  | 
   傅聪聪  | 
   符号变化:马六甲须弥顶清真寺的田野思考  | 
  
03  | 
   刘岚雨  | 
   金币怪象:一次在伊朗的购币经历  | 
  
04  | 
   徐沛原  | 
   智利奶奶们——我的两位智利房东  | 
  
05  | 
   丁辰熹  | 
   隐秘的角落:摩洛哥社会“越轨行为”的能见度与自我审查  | 
  
06  | 
   马悦  | 
   参加阿联酋传统婚礼是一种什么体验?  | 
  
07  | 
   郭迅羽  | 
   几抹色彩——抗疫与抗议中的美国小城  | 
  
08  | 
   齐腾飞  | 
   肯尼亚海关与法庭遇困记  | 
  
09  | 
   王涛  | 
   传统与现代:寻找吉尔吉斯社会中的“游牧因子”  | 
  
10  | 
   谢维宁  | 
   传统还是犯罪?抢亲——哈萨克斯坦的社会迷思  | 
  
11  | 
   何演  | 
   初探贾夫纳半岛:在弹痕与现代化之间  | 
  
12  | 
   李连星  | 
   “伊巴丹学派”沉浮录:记田野中的一次对话  | 
  
13  | 
   肖齐家  | 
   一个中国女孩在坦桑尼亚的烧烤创业记(上)  | 
  
14  | 
   雷定坤  | 
   不幸中的万幸:车祸后的浴火重生  | 
  
15  | 
   王诗傲  | 
   初访安第斯:波哥大短访随笔  | 
  
16  | 
   冯理达  | 
   第一次“田野”考察:坦桑尼亚Nyarugusu难民营行记  | 
  
版权所有 © 日本a片-日本a片高清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号